职场经(一四〇):官场称呼规则,你叫对了吗?

职场经(一四〇):官场称呼规则,你叫对了吗?

​​

作为一位职场新人应该如何称呼自己的领导?这成了职场萌新们入职之后第一个考验。某姐、某哥,是不是有点尬,有套近乎嫌疑;某经理、某总,是不是有点太官僚,显得生分没有人情味……

如何称呼领导,这看似不是个问题,实则不然,其中包含了很多潜规则,同时也夹杂着领导们一些微妙心理。什么场合称呼职务,什么场合直呼名字,下级如何称呼上级,同级之间如何称呼,其中有许多讲究。

早些年,曾有文章和文学作品,讽刺一些社会现象,说某些群体为了讨好领导,将所有“副”字都省略了,例如李副县长、张副局长统称为“李县长、张局长”。

民间流传一个段子,说有个副县长,在位置上一呆就是七八年,愣是扶不了正。某天,该领导到一家医药公司检查工作,看到正在研制的一种新药,药品说明书上有这样一句话:“本药无任何副作用。”这位副县长看到那个“副”字,顿时气不打一处来,便大笔一挥,将那个“副”字删去。药品说明书上变成了“本药无任何作用。”

虽然这只是一个段子,博群众一笑而已。但其实在80年代,领导的称呼里面确实有带“副”字的习惯。后来随着繁文缛节的兴起,大家才慢慢省略了这个“副”字。这其中既有恭维的含意,也是为了平日称呼的方便。

有些时候,任凭你在称呼上下足了功夫,仍旧不免有失策的地方。

比如一位企业到某地去考察投资,结果现场发现接待的局长姓付,副局长姓郑,一个付局非副局,一个郑局非正局。一瞬间搞的这位企业家也是颇为难受。

遇到这种情况,要怎么称呼呢?

一、如果是官方正式场合

比如开会、对外接待、下乡调研,在有外人或同事们都在的情况下,最好公对公办事,用“姓名+职务”称呼,或者局长称呼职务,副局长用“姓+职务”或“姓名+职务”替代。比如开会汇报提到局领导,以“付国强局长”、“郑东生副局长”称呼一般都没问题。在向别人介绍领导时,可以说“这是我们局长,这是我们郑副局长”,正副一听了然,别人也不会搞错。

二、如果是私下场合

1、两个人同时在办公室,你作为下属去汇报工作,见面时可以称呼一把手“局长”,副局长则叫“郑局”,一般都没问题。如果局长比较介意的,在有局长在场的情况下最好叫副局长为“郑副”,比较妥当。

2、两人同时在外面吃饭应酬,这种情况相对比较随意,称呼可以稍微亲切点,比如叫局长“老板(现在很多地方不让这么叫了)”,一来拍了马屁,二来避免了领导在外吃饭暴露身份的尴尬,也算是随机应变,领导一般都会坦然接受。叫副局长则直接称呼“郑局”,关系好两个人可以穿一条开裆裤的连“郑局”都不叫,直接叫“领导”或“老哥”。

三、实在不想动脑筋

统一叫领导,一般也没错。不过这样容易让人产生距离,也会给领导造成你不愿意和他接触的错觉。明智的,最好不要这么应付了事,体制内讲究尊卑等级,在这方面需要动点脑筋,注意点细节和分寸总没有错。

很多早年一块摔扛打抱过的弟兄,从来都是直呼其名,有时还叫对方不雅的外号(比如许攸总是叫阿瞒)。可是人家现在官做大了,又多年未曾谋面,直呼其名,会不会让对方觉得自个儿有意拿大,不把领导放在眼里,令对方徒生反感?叫局长县长吧,又显得太生疏,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?

假如你与某领导是同学、战友、亲戚、发小等关系,私人场合可以称呼名字,但在正式场合还是要称呼职务,否则显得你不懂规矩。假如双方原本是一个级别职务,又在一起共过事,但近年来对方升迁较快,职务已经明显比你高,你还习惯性地称呼对方名字,会让对方会感到不舒服,你也会有倚老卖老的嫌疑。

有个真实的故事,很能说明官场称谓的微妙心理。老吴与老尤早年都从基层小吏干起,在一个乡里做同事好多年,一起喝酒、下棋、打牌、骂娘,并相约“苟富贵,莫相忘”。分手十多年后,联络日渐稀少。老吴在一个基层岗位干着干着就等着退休了,老尤则一路凯歌,做到了地方大员。

某日,老吴有一件棘手的事情有求于老尤。因为多年不联系,老吴想写封信差人带给老尤,先探探老尤的口风。但在写信时如何称呼老尤,老吴犯了难。

按说早年都是一块摔抗打抱过的弟兄,从来都是直呼其名,有时还叫对方不雅的外号。可是人家现在官做大了,又多年未曾谋面,直呼其名,会不会让对方觉得自个儿有意拿大,不把领导放在眼里?毕竟是自己求人家办事嘛。但如果称呼对方某某书记,又显得自个儿底气不足,有讨好巴结对方之嫌,反而主动稀释了两人的旧情。

老吴费了一夜的心思,琢磨到最后,终于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。只见他在信的开头写道“尤书记太昌同志”几个字,老尤收到信后,也很理解老伙伴的良苦用心,自己的面子也给足了,又不失往日的交情,心里很受用,一个电话便把老吴的难题化解了。

诸位看看,官员的称谓是不是很讲究?

我国是个以“官本位”计算个人价值的社会。“官本位”的思想,早在西周时期,便已经确立下来。西周时期以爵位高低来规定诸侯分封土地面积的大小,依次为“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”五个等级,开了“官本位”的滥觞。

当代承袭了古代官本位思想和传统,不过又有时代发展的变异,一般是约定俗成。惯例是,下级必须称呼上级的官职,不可直呼其名,下级如果直呼上级的名字或喊其“老王、老李”,是大不敬(只能背地里偷偷喊);如果双方是平级职务,则称呼对方职务是尊重,直呼其名是亲切。上级称呼下级官职为尊重,直呼其名为随和。

在我国,每一个级别都是好不容易才熬上来的,所以领导都非常在乎别人对他的称谓。

某厅里有个老领导姓张,原来是名处长,后来为了给年轻人让位,改任一级调研员,再后来提拔为二级巡视员。但是很奇怪,市县来办事的人员,都称呼他王巡,这位姓王的领导总是铁青着脸,一脸的不悦。

后来,大家仔细观察,找出了问题所在,当别人称呼他王巡时,他确实态度不好。不过称呼他为王处时,他的态度却非常友好,热情帮你办事。

综合来看,二级巡视员的级别都超过了处长,甚至待遇上比处长还高了1-2级。但处长属于实职,二巡处于虚职,可见这位老领导对权力看的非常重。

称呼搞得如此复杂,这让人说什么好呢?

还有一个民间故事。说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之前,陈胜曾与一帮农家小子穿着土黄色的粗布衫,在田里给麦苗锄草。锄到田头时,有个家伙不小心将放在田头盛米汤的瓦罐打破了,米汤全渗到土里,只有几粒绿豆留在地面上,一帮穷小子立刻围上去抢绿豆吃。

若干年后,陈胜起义成功建立了张楚政权,自立为王。发小们见陈胜发达了,就商量着去找陈胜共享富贵。几个人来到陈胜大营,被卫兵拦下,问清是一个村的乡邻后,卫兵让选一个代表晋见大王。大家推举了一个叫陈苍儿的作代表,陈苍儿进宫后,对王位上的陈胜说:大王,你忘了咱们小时候在田里锄草,有一次打破了瓦罐,米汤全流光了,咱们都争着去捡地上的绿豆吃么?陈胜一听揭了自己不光彩的老底,恼羞成怒,传令打二十大板轰出去!陈苍儿被赶出来后,哭丧着脸对同伴说,陈胜六亲不认,我们还是回家吧。

其中一个叫陈六儿的,人很机灵,说你这个人忒不会说话,难怪要挨板子,看我的。陈六儿再次入宫面见陈胜,奏道:大王,在下曾跟随你出生入死奋战沙场,是你的将士呀!陈胜说你有何凭据。陈豆儿慷慨激昂地说到:“想当年,在田国,手提勾头大刀(锄头),骑着青龙马(麦苗),挑着杏黄旗(土布衫),杀草王救苗王登基。打开罐头城,跑了汤元帅,捉了豆士兵。”

陈胜一听心领神会,说,这是俺早年起事时的弟兄,后来被打散,今日终于归队,快快摆上宴席,接风洗尘!

看看,称呼不对,所起的效果大不相同。

看似就一个简单的称呼,其实包含了很多深层次的意思,非常值得琢磨玩味。比如在厅长面前谈到你的处长,厅长可以直呼处长名字,你却必须称呼处长的官衔。假如你也跟着厅长喊处长的名字,就是不懂规矩,没有大小。私人场合,比如与同事在酒桌小聚闲聊,大家都称厅长、副厅长为“李头儿”、“老高”,你却一本正经称李厅长、高厅长,你就有马屁精之嫌,与大家的谈话就有距离感,融不到一块去。不同的舞台唱不同的歌,不同场合弹不同的调,这里面的学问全靠自己揣摸。

称呼不对或者不合适,会让人不舒服,对你印象大打折扣,严重的甚至会被人家穿小鞋。所以进去体制内第一件事先弄清楚怎么对别人进行称呼!

官场称呼规则:

合理不夸大

称大不称小

称姓不带副

万能的主任

1,合理不夸大。比如当市长的不能叫他省长,当主任的不要叫局长,特别是在别人面前,不合理的称呼会让领导尴尬下不了台,对你印象肯定是大大减分的。

2,称大不称小。官场是讲排场的,称呼领导要选择最高职务来称呼,比如市长兼副书记,一般应称市长,不能叫副书记。市委常委、市政府秘书长(办公室主任)一般称呼为常委,叫主任就属于叫小了。

其他的常委还有组织部、宣传部长、统战部长大多都要称呼为常委,特别是这几个人都聚在一起时,正确的称呼应是“姓+常委”,切记一个人称呼为常委另一个人称呼为部长,人为的把他们分上下等级。法院最高领导称院长,而检察院称的是检察长。

3,称姓不带副。说的是称呼单位副职的时候不要带副字。常务副市长一般称常务,这显示他地位比普通副市长高,切勿叫副市长。

其他副职都是姓名加职务,比如李副市长叫李市长,人大李副主任叫李主任,政协李副主席叫李主席。

不过有一个例外就是副市长兼公安局长,这个外人称呼为姓+市长,公安内部可以叫局长。

其它各单位,比如某某局,因为是行政主官负责制,局长书记一肩挑的要称呼局长,切勿叫书记。副局长称呼为姓名+局长,一般不称某副局长。

支队长称队长或处长,副队长可以称姓+队长;大队长一般称呼姓+大,比如姓李称李大,王称王大,副的也一样。这里有些部门有传统,副职的称呼姓+副,如姓李的称李副,姓王称王副。这种称呼在学校比较常见,一般称副校长都称某副。

4,万能的主任。没有领导职务但有级别的干部,如四级调研员,主任科员,都称为主任,这也是体制内惯例,既显得自己礼貌,又让对方感觉受到尊重。

到访别的单位办事,特别是政府里面遇到不太熟的人,且不知道对方职务的,一般也称呼对方为主任。自己单位内部没有职务的长辈也可以称呼为老师。

主任的称呼虽说是官场万金油,大部分人都能如此称呼。但级别太高就不适用,比如三级调研员以上的,基本都是领导岗退下来的,有一股傲气,尽量称呼没退下之前的职务。比如我们昨天说过的王处长。

当然,现在也强调不搞特殊,不论官职大小,统一称同志,体现了平等原则。不过,现在这种称呼已经逐渐消失了。​​​​

相关推荐

MySQL的 存储过程:一文搞懂
日博365官网手机版

MySQL的 存储过程:一文搞懂

📅 06-29 👁️ 3044
淘宝造物节9月将开幕:启用双会场 时间延长至14天
365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做什么的

淘宝造物节9月将开幕:启用双会场 时间延长至14天

📅 07-01 👁️ 9107
VivoX9(以VivoX9用起来如何?一探这款智能手机的魅力)
365体育投注下载

VivoX9(以VivoX9用起来如何?一探这款智能手机的魅力)

📅 07-12 👁️ 7865
VivoX9(以VivoX9用起来如何?一探这款智能手机的魅力)
365体育投注下载

VivoX9(以VivoX9用起来如何?一探这款智能手机的魅力)

📅 07-12 👁️ 7865
转服务器需要多少钱 魔兽世界里`转区要多少钱?是不是转了马上就能完?
365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做什么的

转服务器需要多少钱 魔兽世界里`转区要多少钱?是不是转了马上就能完?

📅 06-29 👁️ 4563